被基隆人稱為「大麥」的「基隆愛三路麥當勞」29日起結束營業,讓「麥粉」們噴淚,其實不只基隆愛三路麥當勞,29日麥當勞台中新興、台中復興、中和連城店皆同一天熄燈,專家分析,這幾間麥當勞都是區域第一間,不是肩負拉動人潮、商機的領頭羊,就是商圈核心地標店。但面臨消費客單價成長遠不如租金、房價漲幅,成本吃光獲利,也只能忍痛退場。
《好好買房》EP.15 不要再叫「代書」 「地政士」正名!買賣房屋少不了他
▲台灣麥當勞表示,這4家店結束營業是基於整體商業考量,目前麥當勞全台共有398家店。(圖/攝影中心)
台灣麥當勞上一次大規模閉店是在2002年,當時一口氣關閉15家分店,台灣麥當勞與房東的簽約年限平均約15年,合約到期前1年,麥當勞就會針對商圈變動、人潮遷移、店租、業績,以及舊店空間是否符合新店型規格等面向,評估續約與否。
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,這幾間麥當勞都是區域第一間,不是肩負拉動人潮、商機的領頭羊,就是商圈核心地標店。但面臨消費客單價成長遠不如租金、房價漲幅,成本吃光獲利,也只能忍痛退場。
黃舒衛分析,這三年因為疫情衝擊,零售、餐飲經營環境困難,外帶、外送、自動點餐機,甚至得來速等零接觸消費成為顯學,因此動線上難以調整,或是空間大,需要投入額外清捷、管理成本的大店,反而成為負擔。
中長期來看,以目前人口、住宅開發的移動趨勢,以及規模、租金條件,這類餐飲連鎖在市區會優先檢討服務半徑重疊、租金負擔較重的大店,削減低翻桌率的空間,轉進住宅區、學校周邊、重劃區,甚至是百貨商場,以降低租金、人事、管理負擔。(記者黃建廷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