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房無效?青埔預售屋3年價飆近5成! 成屋價穩緩漲

桃園市青埔發展快速,15分鐘就可踏進雙北生活圈,吸引不少雙北首購族前往置產。近期網友發現,當地居民習慣自稱住「青埔」,而非行政區上的「中壢」,儼然獨立於中壢區外,加上青埔房價比中壢其他區域高出一大截,單坪甚至高出10萬元,鄉民戲稱「青龍國」正式建國。

  中信房屋研展室依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,桃園高鐵站與中壢火車站周邊一公里的住宅價格,2022年青埔精華區均價一坪要價34.8萬,比中壢精華區的均價24萬,硬是高出10.8萬,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謝欣亞指出,青埔地區是新興區,不到4字頭的房價吸引眾多雙北買盤,加上交通特性,搭車到台北比到中壢還快,居民生活圈較多是往北移動,絕大多數居民鮮少前往中壢市區,才會發展出獨立於行政區外的青埔人現象。

   近一步調查青埔房市高鐵站周邊一公里內,預售屋近三年成交均價,從31.8萬飆至47.2萬,猛漲48.4%。而成屋近三年成交均價,從30.5萬漲至34.8萬,漲幅14.1%。兩者價差達12.4萬,中信房屋青埔領航加盟店店長陳楨蓁表示,二十年前青埔土地一坪僅8萬,目前站前土地一坪已飆到130萬,取得成本高、營造成本高漲,精華地段不缺買家的狀況下,預售屋價格自然飆升。

  陳楨蓁進一步說明,三、四年前當地有建商為了減輕資金壓力,降價以每坪25萬釋出裝潢屋,當時的房價基期低,每年有8%以上的漲幅,現在市面上的中古屋都經多次轉手,且幾乎每一手都獲利,出租也有3%以上投報率,在開價上有向預售屋看齊的趨勢,今年受多項利空因素影響,市場有降溫跡象,且房價低基期的紅利已減少,後續價格會走穩,而投資區域也有向A17領航站、A19體育園區站延伸出去。

廣告

避免鄰居噪音干擾 專家建議房子這樣挑

藝人隋棠先前砸下8000萬餘元買的大直豪宅,近日卻遭鄰居投訴,指其放任孩子嬉鬧奔跑,噪音讓鄰居飽受困擾。樂屋網指出,雖然有些「豪宅」隔音設計規格等級較高,但過去仍不乏名人斥資重金購入豪宅,仍因噪音問題而遭鄰居抱怨的案例,要像歌手周杰倫那樣霸氣說「沒有鄰居」並不容易,建議買方可選擇有加厚中空樓板的社區,或是加裝相關隔音設備,更甚者,直接選擇頂樓住家或獨棟透天厝等,才能一勞永逸。

不少藝人曾遭控噪音擾

除了隋棠,過去也有不少名人曾遭控噪音擾鄰,如藝人王傳一的新竹豪宅,目前市值約4、5千萬元,也曾被控訴時常聚會到深夜,藝人王子向藝人昆凌承租的內湖豪宅,目前成交行情約8、9字頭,也曾被鄰居投訴聚會聲音過大,歌手周湯豪位於北市敦化南路的房子,也曾因半夜播放音樂被鄰居抗議等。

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指出,由於隋棠的住所是近30年的中古屋,如果中空樓板沒有特別設計加厚,大約就是10多公分,樓上一有奔跑跳動,樓下都會聽得一清二楚,有時鄰居之間作息不同,或對噪音的耐受程度有落差,難免引發爭執。

▼隋棠近日遭控噪音擾鄰,她極力澄清已盡力配合,但不能無限上綱。(圖/翻攝自隋棠臉書

想降低噪音干擾 可選新制建

為避免此困擾,洪安怡說,部分建案會以中空樓板隔音做為銷售訴求,在樓板鋼筋結構中加入吸音保麗龍球,厚度也會增加到22公分以上,有些甚至會加厚到30公分,此外,內政部營建署2016年也修正「建築技術規則」,加嚴分戶樓板隔音的規範,要求建築隔音要達到58分貝,15公分以上的鋼筋混凝土,衝擊隔音的材料要能降低17分貝以上,如果是12公分以上的鋼筋混凝土,衝擊隔音的材料更要能降低20分貝以上,不過新法是從2021年起實施,以建照掛號的日期為準。

如何避免噪音擾鄰 專家建議這樣做

因此,洪安怡建議,想降低噪音干擾的買方,可以選擇新法上路之後取得建照的房屋,或有加厚中空樓板的住家,當然也可以透過施做天花板的隔音工程,降低樓上住戶的聲音干擾,如果對噪音特別敏感,恐怕還是只能選擇頂樓、獨棟透天厝住家,才能永絕後患。

反之,若擔心自家聲響擾鄰,洪安怡說,除了在家中特別施作隔音工程外,一般室內鋪設地板時,就選用較厚的地板材質,或是鋪設隔音墊,都能加強隔音效果,還有將家具椅腳增加靜音防護貼片,移動家具時,就能有效降低噪音;許多家長替家中幼兒鋪設的巧拼,其實也具有隔音效果,甚至是室內的拖鞋也可選擇靜音款式,避免因噪音問題與鄰居關係緊張。

房市冷清清!買賣雙方都在觀望 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腰斬

最新出爐的2023年1月買賣移轉棟數,六都合計12,613棟,比起去年同期近乎腰斬,並較前一個月驟減38.4%,慘澹數據也讓市場人士形容「最冷寒流在房市」,在交易趨冷的情況下,賣方態度有可能鬆動,有意買房的民眾或可伺機進場。


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分析,今年1月碰到春節假期,工作天數大減,明顯影響看屋量及簽約量。另一方面,政府表態平均地權條例在限制預售移轉不溯及既往,買方等待的拋貨潮落空,經濟面、政策面也有各項限制,市場難以激起火花,房市持續低迷。

台安藥局2.8億買台南愛迪達透店 登區段年度最高價

實價揭露2022年台南中西區、東區皆出現一級大型店面交易,更雙創去年區域透天店面交易最高價。專家分析店面現在已成為投資置產主力目標,今年將持續有發展機會。

▲位於中西區民族路二段的透天店面,去年以總價2.8億元成交。

最新實價揭露,台南市中西區與東區雙雙出現億級大型透店交易,位於中西區民族路二段1棟屋齡6年的一層樓大型透天店面,去年8月以總價2.8億元成交,該店面土地170.46坪、建坪134.07坪,這筆交易也是榮登中西區2022年度最高價透天交易,如換算地價每坪約164.3萬元,為該區近兩年來,次高地價紀錄。

據了解,此透店買家為台安連鎖藥局,北中南皆有門市,而該店面現況為愛迪達旗艦門市,營業至今約5年時間,不過目前已準備結束營業。

▲▼店面,台南,億級,實價登錄,打炒房,住宅,台灣房屋,大家房屋。(圖/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提供)

▲2022年台南億級透天店面交易。(圖/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提供,上同)

台灣房屋台南東門加盟店店長蔡裕荏表示,該透天店面就站前商圈,周邊店家林立、人流車流多商機濃厚,是台南精華市區中的蛋黃地段。且該店面屋齡新、面寬大、空間坪數廣闊,以成交總價來說頗為合理,推估新買家應是看準區段商機與時機,選擇入手自用展店或做出租規劃。

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同樓層 面向不同一坪差6萬

中正區新成屋豪宅案「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」最新實價揭露,去(2022)年9月成交19樓戶,總價1億1622萬元,每坪160.8萬元,也是該社區目前單價次高紀錄,僅次於同層對面戶的166萬元,新買家是蔡姓自然人,以無貸款方式買進。


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。(圖/台灣房屋中正加盟店提供)


台灣房屋中正加盟店店東李毅甫表示,中正區素地稀少,且少見大型基地的新建案推出,而「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」基地高達上千坪,實屬此區罕見,因此吸引企業主、醫師、政要等在地族群,將原本住幾十年的舊房子賣掉,換屋至新穎的社區管理豪宅大樓。

李毅甫指出,該社區分2大棟,每層3戶,創下高價的戶別是面經濟部低矮建築,與面重慶南路大馬路的戶別相比,視野較遼闊,隱私性相對高,且該戶別具獨立性、享有完整三面採光,所以單價相對突出,而這次新揭露的是面重慶南路的戶別,因此在價格上則較低。

2022年台北中正區單價前五名豪宅。(圖/台灣房屋提供)
2022年台北中正區單價前五名豪宅。(圖/台灣房屋提供)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實價登錄,2022年台北市中正區豪宅單價前五名社區,第一名由「松濤苑」11樓戶,單價250萬元拿下,也是前五名當中唯一單價破200萬元;第二名為「頂禾園」8樓戶,單價170萬元;第三名是「中正首賦」8樓戶,單價169萬元。而「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」社區則排名第四,「睦昇森朗」的144萬排名第五。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,中正區2022年前五名豪宅當中,像是「松濤苑」、「新光人壽總統傑仕堡」、「中正首賦」等社區,都鄰近官邸特區及博愛特區,區段治安備受肯定;加上周遭擁有植物園、台灣博物館、中正紀念堂、建國中學等文教與休閒設施,居住環境單純優質,所以不乏國內政要青睞,亦吸引許多資深或低調企業主在此居住,可說是「達官豪宅聚落」,與信義區、大安區豪宅的外商、新貴客群形成明顯區隔。

房市反轉訊號出現! 虎年完銷案剩150個

資金派對散場後,房市買氣趨緩,北台灣完銷建案數大幅下滑。據住展雜誌統計,截至今年12月16日止,北台灣完銷建案(2022年公開且完銷的建案)共計150個,較2021年(279個),大減逾四成。

分區來看,新竹地區完銷建案47個為最多,其次是桃園市39個,宜蘭地區則以25個位居第三,相較之下,北北基生活圈完銷案數量偏少,台北市19個、新北市18個、基隆市2個。

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,今年北台灣銷售表現相對穩定的個案,可分為兩種類型,一是規劃低總價產品的建案,相對低入手門檻能同時吸引到置產、投資和自住買盤,二是品牌建商的推案,剛開案時有粉絲客支持聲勢,後續則持續吸引自住客上門。由於目前市場以個案表現為主,合理規劃建案總價帶及經營品牌形象,為縮短消費者猶豫期、加快建案銷售速度的有效策略。

新竹買氣持穩 桃園低總價夯

以竹科人為主力買盤的新竹地區,市場需求仍穩定,今年完銷建案數為北台灣最多,不少業者看好當地房市發展,陸續推案。在新竹市,東區、北區、香山區各有6個建案完銷。新竹縣竹北市、湖口鄉亦不遑多讓,各有9個建案順利完銷,其餘地區如竹東鎮、芎林鄉等地建案,也吸收市區外溢買盤賣完結案。

至於歷年推案量龐大的桃園市,儘管各主要重劃區因同質性產品選擇多,市場競爭激烈,今年仍有39個建案成功突圍,在進場一年內完銷。而桃園市內完銷建案數排第一的行政區,依然是觀音區,全年高達13個建案賣完結案,占全市完銷建案數三分之一。

成采錡表示,觀音因房價水準屬於桃園相對低檔,持續吸引外來買盤,線上建案無論是透天還是公寓大樓,皆是總價門檻越低、詢問度越高,因此,區域推案縮坪不減房的情況格外明顯。統計觀音完銷案產品規劃,2房坪數介於14至27坪間,3房介於21至30坪;另出現建坪僅38坪的透天單位,因總價不到800萬元,半年內就售完。

雙北個案表現 宜蘭小案衝量

雙北地區以個案表現為主,各區完銷建案數量差異不大。台北市今年有19個建案完銷,從小坪數套房到中大坪數換屋產品都有,並有不少是品牌建商指標案。至於新北市,由於線上建案規模動輒百戶,目前僅18個建案完銷;另值得一提的是,近期市場出現僅19坪的3房產品,挑戰買方接受度。

宜蘭縣則仍是小規模建案的天下,今年25個完銷建案中,透天住宅占六成,其餘四成為公寓、華廈等集合住宅。其中完銷建案最多的是員山和五結,兩區都以低總價透天產品吸引在地客群。至於基隆市,今年共2個建案完銷,分別位在安樂以及七堵區。

成采錡指出,由於新建案市場正面對國內外經濟成長趨緩、央行升息、政府打炒房等考驗,明年完銷建案數將繼續下滑。至於《平均地權條例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經立法院初審通過,雖看似給房地產市場雪中送乾冰,但該案已經歷整整一年時間討論,看準風向的業者早著手布局,預估此因素不至於讓市場價量劇烈動盪。然而新法上路初期,勢必引發新市場亂象,如檢舉獎金制度若無設置完整配套措施,恐使檢舉行為浮濫,讓公務員疲於奔命,卻僅能抓到少數炒房案件,無法精準打擊不動產炒作。

又升息!全年升2.5碼房貸族兩張日本來回機票泡湯 三倍速加薪才夠補房貸差額

央行12月理監事會議再度升息,累計今年連續四度升息,利率共調升了2.5碼(0.625%),追平本世紀的單一年度最大升幅!也讓購屋族的荷包有感縮水。根據台灣房屋試算,採用本息攤還、無寬限期、貸款千萬的購屋族,升息2.5碼之後,每月的還款金額,大約比年初尚未升息前增加約3000元,一整年增加的支出3.6萬,約等於新鮮人一個月的月薪,也超過日本雙人來回機票,國門開啟後的旅遊夢可能得暫時喊卡。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,升息導致房貸加壓,不少民眾期待能靠「加薪」來補貼,但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薪資統計,2022年受雇員工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,目前為44,339元,跟去年的43,209元相比,僅增加1130元,與房貸月增的3000元相差近三倍!也就是說,需要三倍速加薪,才能填補升息造成的房貸增額,對大多數受薪民眾而言,可能性實在不高。由於薪水漲幅難以填充房貸缺口,加上通膨加劇民生開銷,因此預料會有更多民眾開啟「斜槓人生」,透過業外兼職增加收入應對升息。

房市料現三大浪潮  小宅仍看俏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面對金融海嘯後最強勢的升息循環,房市不論租賃或買賣、預售屋或成屋,皆受利率走揚牽動,因此往後的房市發展,預估將浮現三大風潮。第一,「小宅熱賣潮」,消費者考量房貸負擔,選擇壓低預算,購買低總價物件,使市面小宅相對熱賣。

第二,「預售撤守潮」,許多預售屋的買家,在3、4年前尚未升息時簽約買房,如今交屋申貸卻碰上升息,實際的房貸月還款金額,將比當年簽約時預估高出不少,加上房地合一2.0讓預售屋面臨漫長的重稅期,《平均地權條例》的修法又限縮預售屋的轉手彈性,在大環境不友善的情況下,恐加劇消費者自預售屋市場上撤守的情況。

第三,「租金上漲潮」,部分房東可能將升息孳生的房貸利息支出,轉嫁到房客身上,催動租金上揚;在漲租趨勢下,財力有限的租屋族,將「捨大就小、選舊拒新、棄套房租雅房」以緩解負擔,深化租市的蝸居現象,並且更有意願以簽長約的方式,抑制租金的變動頻率。

張旭嵐並指出,由於明年的全球經濟恐踩剎車,加上通膨情況可望因今年四度升息獲得抑制,且央行長期以來,對升息都採,「平穩不躁進」的緩和態度,因此展望明年,利率起伏將比今年來得穩定,大幅走升的可能性不高,市場也將逐步消化今年升息的波動,朝「溫和軟著陸」的方向調整修正。

商用不動產與土地交易總額 雙雙寫下四年新低

多國持續升息、終端需求放緩與全球經濟前景發展不明等影響,台灣經濟連帶受到影響,出口自9月出現負成長,2022年台灣經濟表現開高走低,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也呈現相同局面。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,2022年(截至12月14日)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325億元,比去年減少25%;建商購地動能減半影響,今年大型土地交易與地上權合計僅1767億元,年減幅度更達39%,商用不動產與土地總成交金額,皆寫下近4年低點。

受到央行持續升息影響,不動產買氣自下半年起明顯降溫,第4季商用不動產金額僅161億元,呈現旺季不旺的格局,為近10季最低單季交易規模,幸而今年上半年買氣穩健,全年交易量能仍維持1325億元的相對高水位。各類不動產中,辦公室買氣異軍突起,成交金額達469億元,規模較去年翻倍,更成為各類商用不動產之中,唯一正成長的類別,壽險業與專業投資機構都積極布局,顯示當全球股匯市波動劇烈、通膨持續升溫,核心與保值的優勢成為專業投資人的布局重點,多個知名商辦交易,包括保力達以每坪210萬元買下信義計畫區統一國際大樓整層辦公室,中國人壽斥資120億元購置七期整棟辦公大樓,辦公室單價陸續創下紀錄。


雖然科技業受庫存升溫與接單能見度不高,導致擴廠需求較去年下滑,廠房與廠辦今年交易金額僅為301億元與277億元,然加計公部門釋地所帶動的工業土地交易,工業不動產全年交易金額達到1332億元(包含廠房、廠辦與工業土地),僅較去年減少9%,仍站穩台商回台投資潮以來交易次高規模,工業地指標案包括桃園航空城七宗產業用地標售案,總脫標金額達227億元,售出超過10萬坪工業土地,航空業、零售業、生技製藥跟物流業者都積極補充土地庫存,也代表廠商的中長期生產用地需求穩固。

整體工業不動產呈現量縮價漲的局面,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,主要工業區今年土地單價漲幅約11%,是自2016年調查以來第二高的漲幅,具備三種特性的工業區漲幅最明顯,一為單價在1字頭的工業區,具價格吸引力,二為位於科學園區周邊工業區,可享產業外溢效果,三為位於捷運沿線的都會型工業區,在都更與工業立體化政策帶動下,由平面式改為立體使用,坪效帶動地價。

▲第一太平戴維斯協理丁玟甄。

買方方面,央行今年已連續3季升息,商用不動產的自用型買方轉為保守,而投資型買盤則未受影響,投資交易占比達到63%,規模與去年相當。保險業成為今年最積極的投資買盤,投入金額超過403億元,比去年增加3成,而隨著基準利率調升,不動產投資最低投報率門檻提高到2.595%,保險業轉投資策略持續轉向雙北市以外投資標的,今年即有7成的資金布局於雙北市以外的不動產,具穩定租金收益或售後回租的旅館、物流或辦公大樓,都在投資標的之列。另外,專業投資機構也相當活耀,包括資產管理公司、投資公司或家族辦公室等企業,全年投資金額達到160億元,成為第二大宗投資人,並且特別偏好台北市的辦公室與廠辦產品。

受到住宅市場買氣下滑,房貸利率上升以及銀行持續緊縮土建融放貸,土地交易規模明顯下滑,全年成交金額減少39%,建商購地動能明顯萎縮,全年購地金額為1059億元,年減率達5成,主要原因除了公部門減少釋出建地以外,另一方面,2019年到2021年之間,建商購地金額累計超過6000億元,土地庫存豐富,這也使得土地新案評估上更為謹慎。多家建商採多樣化策略以分散風險,包括提升工業廠辦推案比重、參與公辦都更或聯開案、以及品牌建商合作推案,以降低未來住宅市場波動所產生的風險。

表一:前十大商用不動產交易案

標的區域金額(億元)買方不動產類型
台中豐邑市政核心臺中市120.5中國人壽辦公室
精英電腦大樓臺北市83.5中國人壽廠辦
國產實業大樓臺北市65.0自然人辦公室
錦宏氣密窗青埔物流倉儲桃園市63.0台灣人壽廠房
信義誠品百貨22.98%產權持份臺北市59.0統一零售
新竹國賓飯店等新竹市58.0全球人壽旅館
宏普舊宗段新建辦公大樓臺北市40.8宏楷投資及新妍投資廠辦
明台產險大樓臺北市37.7台新銀行辦公室
統一國際大樓3個樓層臺北市34.9環泥建設開發、坤慶國際開發辦公室
潤泰金融大樓8樓層臺北市32.0中國人壽辦公室


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黃瑞楠表示,今年市場在通膨、升息、地緣政治與新冠疫情等多項負面因素壟罩下,全球的股匯市與不動產市場波動劇烈。隨著美國通膨逐步受到控制,升息速度可望趨緩,中央銀行升息幅度隨之放緩,再加上近日國門全面解封,觀光旅遊業逐步回溫,都對台灣經濟帶來正面影響。展望明年,預期在利率緩升、經濟發展穩定的局面下,商用不動產價格與買氣將維持穩定,而政府研議中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,若未來私法人購置住宅將採許可制,有機會將高資產族群的資金導入商用不動產市場,主要都會區市中心辦公室或雙北科技廠辦最有機會受惠;科技業雖然今年擴廠相對保守,但隨著外商科技大廠宣布擴大在台投資,也顯示產業鏈在台持續深化的動力,帶動廠房以現代化物流的需求,挹注工業地價格緩步向上。

▲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黃瑞楠。(圖/記者何宇庭攝,上同)

雙北市開價持續突破天花板! 新店、三重8字頭↑

下半年以來房市不利因素接踵而來,不過建商開價,還是持續追高。最新調查指出,雙北市預售新案開價驚驚漲,持續突破天花板,其中新北市新店、三重,已朝向每坪8字頭開出,桃園青埔特區、竹縣竹北縣治三期,也有新案挑戰7字頭價位。

住展雜誌今(24)日公布最新調查指出,下半年以來,受全球經濟展望下修、央行升息、九合一大選,以及股市動盪等因素影響,國內房市人氣、買氣逐步走弱。市場上因而出現部分小型建商調降預售建案開價,可同時間,也有不少建案以超高開價進場銷售。

住展雜誌統計,下半年北台灣有多個新建案開價改寫區域新高,如新北市新店、三重出現開價8字頭新案,在桃園青埔特區和竹縣竹北縣治三期,各有新案挑戰7字頭價位。


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,觀察天價建案可發現,能在競爭激烈的房市重點推案區,推出高價新案的業者,多屬於中大型建商,而建案本身的基地條件也多具有優勢,導致業者不願輕易在價格上退讓。

住展雜誌統計資料顯示,下半年北市高價案出現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。北士科因土地取得成本相對高且品牌建商推案集中,新案開價達三位數在業界預料當中,「國泰雍萃」則以132.5萬元/坪的平均開價,成為區內價位天花板。

新北市方面,也有不少重劃區迎來開價創高建案。三重的捷運三重站周邊,出現刷新三重全區高價紀錄的「家泰豐和」,平均開價達8字頭。

桃園小檜溪重劃區、中壢青埔特區,以及蘆竹A10重劃區,都有新案價位開創歷史新高,楊梅、觀音的大樓案價位也拔高中。其中開價最驚人的,屬青埔特區、青塘園周邊的成屋新案「玖都美術花園」,平均開價達70萬元/坪。

新竹縣市則是蛋黃、蛋白,甚至蛋殼區的價位都創歷史新高,如竹北高鐵特區、縣治三期相繼出現7字頭開價新案,寶山造鎮案開價5字頭,芎林新面孔攀上4字頭,湖口和新埔不遑多讓,新案開價皆見3字頭。

不過成采錡指出,最近受景氣變化影響,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知,正逐步擴大中,若高價案的產品規劃優勢不夠明顯,容易成為競爭對手的最強助攻,使鄰近個案能以「相對低價」拉高銷量。

名家專欄/老屋交易熱 掌握「補登」商機會更賺

文/謄本達人、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 周昆立

過往市場對於老屋都有「老屋難貸款」、「老屋沒人買」的疑慮,不過,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,近五年來全國屋齡30年以上老屋佔住宅市場交易比重持續攀升,從2018年的27%、不到三成,而後逐年一路攀升,到2022上半年已高達37%,直逼四成,市場交易相當熱絡。

對於這樣的市況與趨勢,筆者認為,「高房價」、「銀行放貸意願增」、「政府力推老屋危老都更」是近年老屋市場性持續提升的三大關鍵。而面對這樣的趨勢,如果民眾能把握老屋特有的「陽台補登」及「公設補登」優勢,甚至可能替資產創造更多增值契機。

以高房價來說,近兩三年年全國房價飆漲,許多縣市房價漲幅2~3成,甚至不少地區或個案還出現房價翻倍的狀況。由於,目前新屋價高、在都會區內的精華地段供給也相當有限,也導致很多首購民眾買房時,往往只能瞄準價格相對較便宜的老屋,進而帶動老屋交易量攀升。

其次,近年銀行對老屋放貸意願增加不少,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,全國屋齡30年以上老屋到今年Q2為止,共有超過460萬棟,超過住宅存量5成以上,甚至,在台北老屋佔住宅存量比重還高達7成以上,呈現遍地是老屋的狀態,因此,除非銀行放棄中古屋房貸市場,不然銀行增加老屋貸款是必然的結果。

再者,近年「政府力推老屋危老都更」也是一大原因。由於台灣房屋老化問題嚴重,為鼓勵老屋加速更新重建,政府2017年5月發布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」,並提供「容積獎勵」、「放寬高度及建蔽率」、「稅賦優惠」等3大獎勵,也確實帶動老屋市場熱度提升,這點由近年老屋交易增加與危老計畫核准件數直線攀升可見一斑。目前老屋除居住價值外,更多了都更的期待。

由於,目前老屋市場性提升,民眾對於老屋關注度增加,民眾確實該花時間多了解老屋的商機。筆者認為如果房子夠老,甚至還有「陽台補登」及「公設補登」的商機存在,讓購屋者有機會秒賺百萬,是現在持有老屋與想買老屋的民眾不可忽略的要點。

由於早期建物登記法規是以建物四面牆壁為界線,因此第一次建物登記時,把陽台、屋突、停車空間、防空避難室等都忽略沒有登記,直到1982年8月12日內政部訂定「建物測量辦法」後,包含陽台等附屬建物,才可以辦理測繪登記。所以,如果目前房子屋齡超過40年,就可能有不少空間可以補登。目前全台屋齡40年以上老屋住宅存量就有約307萬宅,而這類房子的補登商機,是買老屋除期待危老都更外的隱藏商機,民眾千萬要把握。

以陽台補登來說,民眾如果發現房子屋齡超過40年,且屋內有陽台,但「建物權狀標示部」卻沒有標示陽台字樣,這時就可能有陽台補登的可能。只要房子所有權人或委由代書等代理人向各縣市工務局申請「竣工平面圖及位置配置圖」,收到圖後檢查圖上建物上是否有「陽台」字樣,若有,即可向地政事務所申請陽台補登,若無,還可在工務局申請加註「陽台」字樣,若經同意加註,則可再至地政事務所申請陽台補登。

以往過經驗來看,陽台補登後有機會多出3~5坪面積,在如今寸土寸金的高房價時代,即便小小的居住空間,價值都不斐。以台北來說,目前平均房價每坪逼近70萬,如果能多出3~5坪的面積,資產就可能增值數百萬,是相當大的一筆財富。而且,陽台等附屬建物一經補登,未來無論是在參與都更危老或是買賣移轉,都能為自身帶來更多好處,持有或想買老屋的民眾都要好好把握。

周昆立
◎現職:
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 創辦人、
◎學經歷:
中央大學數理統計學系畢業、北科大EMBA資財、業界知名「謄本達人」
◎專長:
地籍富數據分析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