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受到疫情、兩岸關係影響,觀光客消費產業受創,大型店面交易備受考驗,最新實價揭露,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「銓達國際大樓」,7月成交一樓店面2.45億元、每坪約184萬元,共147.49坪,新買家為陳姓自然人,目前一樓店面由台北富邦銀行租賃中。
進一步觀察發現,該店面前屋主於2014年以2億329萬元買進,雖然經歷疫情考驗,但持有8年後轉手,帳面增值4171萬元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實價登錄,截至目前為止,今年破百坪的一樓店面共約16筆,和疫情前2019年同期17筆相較,交易量差異不大,而總銷從19.6億元增加到25.4億元,產品單價從86.4萬元,小幅升至94.2萬元。

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,今年交易的店面中,單價最高的是南京東路二段「日盛期貨總公司」承租的店面,以約3.5億元易主,單價294萬元,因此讓今年大店的平均單價大增。
除此之外,內湖瑞光路「彰化銀行-西內湖分行」,也有新買家以9000萬元購入,當現成的「金庫房東」。另外有3筆店面,目前為餐飲業者經營中,包括壽司店、長春路印度蔬食餐廳、以及華西街藥膳料理店等等。
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,通常會購置一樓大坪數店面的買方,大多為投資型用途,可申請貸款成數約為6~7成,不過若台北市店面總價超過7000萬元,會被認定為高價不動產,貸款成數恐只剩4成,投資人宜精算自備款是否充足再入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