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
近十年以來房價不減反漲,對於要購買房子的民眾來說,貸款的平均金額也相對增加,而貸款授信額度的變化,主要是反映擔保品的價格和價值,隨著房價上漲,不動產這類型的擔保品,價值也會相對隨之提升。
《好好買房》EP.25 社會記者存錢10年買房 沒想到竟變凶宅房東
觀察金融聯徵中心資料全台受信額度變化,十年前的2013年第一季平均622萬元,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880萬元,增加逾四成,主要是受到三大因素影響,包括「房價增漲」、「新屋交易量增」,以及「自用購屋增加」等因素所致。
一般而言,銀行對於新建案的放貸成數比較好,以聯徵中心資料統計,2022年Q1全台屋齡在3年內的貸款件數比例為30.5%,相較十年前2013年Q1的22.5%,增加8個百分點,再加上十年以來整體房價上漲,所以平均授信額度增加明顯。而且近年政府透過信用管制降低多屋族的貸款成數,當自住型購屋回歸為市場主力,整體的貸款成數和授信金額也隨之成長。

而六都當中,房價最低的台南市,新增貸款人數十年以來卻是增幅最高,從2013年第一季1292人,成長至2022年同期的3064人,大增137.2%,是因台南市自從2010年縣市合併後,台南獲得較多的資源補助,也陸續發展了許多公共及交通建設、新興重劃區,再加上「護國神山」台積電進駐南科,產業帶動人口移居此地,提升住宅需求,吸引自住、投資族到台南置產,地價與房價也逐年成長。
房價最高的台北市,十年以來的授信額度增幅20.3%,是六都中最小,但是買房壓力卻也是最大,平均每個人要背起1650萬元的房貸,比起十年前增加了278萬元,幾乎是一台雙B進口車基本款的價格,購屋壓力年年升高,也讓台北民眾逐漸往外圍的新北及桃園地區購屋,因此也讓台北購屋貸款人數,也趨於減少。